无纺布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纺织技术,在纺织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纺纱的过程,其纺织技术类似于造纸技术,又称非织造布。其原料主要来自炼制石油时产生的副产品——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颗粒,经高温熔融、喷丝后得到短纤维或长丝,经定向或随机排列,粘合制成的片状物、纤网或絮垫,因不需要纺织但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为无纺布。
无纺布在使用时抽不到线头,具有环保、透气、质轻、防潮、耐久等很多现代意义的特点,因此广泛应用于一次性用品、无纺布拼图、精装面粉袋等。
无纺布制造技术最先在欧美得到应用,20世纪80 年代流传至我国广东、江浙一带。在国内,最初用于制作一次性口罩、鞋套、工作帽等,产品主要出口海外,用于劳保市场。直到90年代中后期,无纺布制造行业才掀起发展高潮。此后,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,无纺布行业快速向医疗、工程等领域发展,行业运行整体平稳,产销增速稳步上升,部分中国的无纺布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0-2016年,我国无纺布行业工业总产值呈现持续增长趋势,但近两年增速有所放缓。2016年,无纺布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63.65亿元,同比增长0.41%。
在产量方面,2010-2016年间,我国无纺布的产量同样维持上升态势。2016年,我国无纺布的产量约为411万吨。
与此同时,在发展过程中,无纺布制造行业也形成了五大特点:从地区上看,区域发展失衡;从技术先进性来看,各种工法水平不等;从产品的品种,品种单一,重复建设严重;从产品的质量来看,质量有待提高;从产品的加工能力,总体水平较弱。
无纺布制造行业未来趋势
首先,行业发展空间大。一方面,我国经济迅速发展,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,对无纺布产业的需求还未充分释放,例如卫生巾与婴儿尿布市场十分广阔,每年需求量在数十万吨,大量使用热轧布、SMS布和气流成网布、过滤材料、绝缘布、土工布和医用布等市场均很大,并且将越来越大。
另一方面,我国人均非织造布拥有量仅为2.97千克,而全国纺织纤维人均拥有量为26.89千克,可见非织造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。
其次,预计未来无纺布产业集中化将更加明显。新增产能更有可能集中在已有的产能区域中,如山东、浙江、广东、江苏等地。这些地区已经初具规模,而且企业基本能自觉遵守国家污染物排放规定,节约了国家监督治理成本,因此行业中强者恒强的“马太效应”将更为明显。
第三,非织造布工业转型势在必行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,无纺布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,无纺布的未来发展来自于向诸如新型工业、汽车等其他领域的不断渗透;同时,淘汰落后、旧的装备,生产功能化、差别化、多元化的世界一流的非织造布产品,并向生产深度进军,将产品进行深加工,形成产品多元化,适应市场的需求。
综合来看,当前无纺布在国内市场逐渐成为新兴产业。尽管我国无纺布生产已有迅猛的发展,但是经济仍在增长,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,无纺布制造企业应该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,开发研制技术装备一流的设备,生产出更多高质量、高规格、高档次产品,使无纺布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。
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,未来5年内,无纺布的年产量仍旧会维持6%-10%的增速,到2023无纺布年产量将超过680万吨。